何宁宁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留学
体教部何宁宁老师于2017年9月-12月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(Arizona State University)参加全国体育教师留学项目,三个月的时间如白驹过隙,一晃就接近尾声了,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访学的情况做一个总结汇报。
教学情况
ASU(Arizona State University)是一所全日制的州立大学,有4个校区:Tempe校区、West校区、Polytechnic校区和Downtown Phoenix校区,其中Tempe校区是主校区,大部分的专业的学生,特别是研究生(硕士和博士)集中在主校区,在主校区的图书馆有两个,一个是理工科的,一个是综合性的。共有学生4万多人,其中国际学生有30%左右的比例,国际学生大部分是硕士和博士生,因为只有硕士和博士生才有希望拿到TA(助教)和RA(助研),助教和助研的资助一般是1千多美金/月左右,虽然不算富裕,但节省一些的话,已经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开销。一般的学生都会很快买一辆二手车,车比较便宜,二手车的价位是$1000~5000之间,因为超市离的比较远,所以采购都是每星期一次,有辆自己的车就会方便很多。
学校的图书馆每天都会开到晚上的12点,除了可以借阅图书外,还设有各种供学生学习的环境,如:4~5人的小组学习室,不许交谈的安静学习室,随意的个人学习室,博士生可以按学期免费租用的单间学习室。图书馆还提供很多的连网电脑供学生随意上网查阅资料,也可携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在图书馆无线上网。
二、文化冲突
在异国遭遇文化冲突是肯定的,但每个人的反映会不同,就我的了解大致有以下四种反应类型:第一、彻底抗拒型;第二、完全同化型;第三、适应型;第四、纠葛型。
第一和第二种类型的人倾向于单一文化,因而比较容易做出抉择-一毅然离开不顺心的环境,死心塌地地在适合自己的环境(可能是母国也可能是异国)生活,幸福反而简单容易。第三种类型的人无论生活在何处,都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异文化环境。即使有不适之处,也能抱着求同存异的心理冷静对待,故生活得逍遥自在。最辛苦的当数第四种类型。因为性格及心理素质的原因,遇到文化冲突时,无法自行摆脱文化纠葛的缠绕,渐渐变成墙头草般的边缘人。身在此乡却认定幸福应在彼乡,但又有千般理由不愿归返。自然无法快乐起来。
按说在跨文化环境里生活,比身处单一文化环境的人来说,多了一种文化可供选择与体验,实谓幸事。但人又大多是懦弱的。在举目无亲的异乡,一旦遭遇挫折,总易萌生逃避之意。为了逃避,自欺欺人地企图说服别人也说服自己:海那边的彼乡才是乐园。但其实心如明镜:世上无完美的伊甸园。所以虽然终日对异国牢骚不休,却总也不见他们毅然归国返乡。
这种状况在第四种类型的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。有些人来美国十余载。留学一流大学,后任职一流公司。却迄今抱怨不止。主要原因是因为此君总觉得所有国家的人均对他不友善。
此类纠葛型的人物大多适应环境的心理素质较差,又缺乏对文化的正确理解。(学历高不等于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强。)身处异文化环境时,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大于常人。故一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,因为自身缺乏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,无力自行解决,又不用心倾听善意的声音,就常常偏激地将个别现象一般化。再加上对新的生活、环境往往期待过高,一旦期望值和现实产生落差时,不客观检讨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是否有偏差,一厢情愿地将自己设计为永远的受害者,将责任尽数推诿到异文化环境上。所以不快乐的原因便统统变为别人的错,社会的错、环境的错。
其实如果抛开语言问题,单从生活的本质来看,移居异国的海外生活和中国国内的居民城市移居生活并无巨大差别。只不过移居异国的人飘洋过海,移动距离较大而已。任何移居生活都必须面对随之而来的文化差异问题。环境、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自然会衍生出不同的生活习惯、社会习俗。遇到不同的生活观点、社会理念时,如果能敞开胸怀,不是一味盲目抗拒,而是报着包容之心,主动去尝试理解和沟通,久而久之就会发现:人在去除国籍、民族、地域之类的区分框架以后,喜怒哀乐的感觉其实如此相似。和各式各样的人一块儿品尝文化差异,其实不失为一种新鲜美妙的乐趣。
无论身在何处,均用一颗善良诚挚的心去倾听、去理解、去学习、去交流,自然会得到同样善良诚挚的回应。心安即是家。走到哪里都不做非分之想,不做非分之事。少一些抱怨,多一分努力。脚踏实地地迎接生活、面对世界、那么即使是文化纠葛类型的人,最终也能渐渐适应异文化环境,让快乐变得如影随形。反之,成日怨天尤人、闭关自守,即使寻寻觅觅到海角天边,也永远无法触摸到快乐的身影。
三.收获
语言
对中国人来说,在出国前,已经有了一些语言的基础,出去后,一般经过1~3年的时间,除了以上“玻璃天窗”所涉及的较深入的思想和说法难于掌握外,基本上能适应工作、学习或生活的语言环境,特别是听说能力已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。三个月的时间,感觉到在语言的语感和听说方面有很大的进步。
多元化的教学思想
我参与了这次培训的所有课程,感觉教授讲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不同,尽管对本科教学具体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,但我感觉到有一个抽象的理念是值得一提的,那就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,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,强调特色。
文化和生活
美国的文化是多元化的文化,从法律上强调人权、自由和没有种族歧视。所以,从表面上看,也许他们比较有礼貌和尊重人,但骨子里不可避免有种族歧视的影子。
说到生活,首先是吃,吃了几十年的中国饭菜,感觉美国的食物就是大家熟悉的“麦当劳”食品的各种翻版,偶尔吃一两顿可以,但绝对不能天天吃,所以,做饭成了国外中国人不可避免的工作量。
环境保护
美国人注重环境保护,这点上我的感觉比较深,当我们到美国的国家公园旅游时,车会主动给野生动物让路,他们也很注意对植物的保护,很少有人会随地吐痰和乱仍纸屑,似乎人人都很自觉地去做环境保护的事情。我们应该提倡这种理念,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,爱护我们的家园,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空间。